富联娱乐,富联平台,富联平台登录网址,富联娱乐注册地址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化学>>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化学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习纲要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31日

    化学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习纲要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物质的分类   为更好认识和研究物质有多种分类方式:  

    1)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分类。  

    如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根据物质的水溶性,可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根据物质的电离特性,可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电离程度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物质的结构也可以分类。  

    如根据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可间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和元素种类)也可以分类。  

    如根据物质中所含的种类,可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可根据物质分布的均匀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也可根据特定对象的颗粒大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根据元素的种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根据是否含碳元素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5)多角度的分类有助从多方面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如氧化物:根据组成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与酸碱反应的性质又可分为不成盐氧化物和成盐氧化物,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性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  

    又如酸: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根据电离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可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还可根据是否有挥发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根据成酸元素的是否有氧化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碱:根据溶解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根据电离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根据电离出的氢氧根数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又如盐通常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如:__〕、酸式盐〔如:__〕和碱式盐〔如:__〕等。  

    又如有机物:根据元素组成和结构特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前者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后者根据官能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用图表将上述种种的分类方式归纳表示一下,通常有有交叉分类法(重在多角度)和树状分类法(重在细化)两种分类方法。请将物质的分类进行图表化总结。  

    如: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氢化物

                

    均匀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性氧化物

        

    两性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练习1〕判别正误:①酸性氧化物均为非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练习2〕按物质的分类方法,下列各组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有机物、混合物 B.纯净物、化合物  C.化合物、单质 D.单质、金属  

    〔练习3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挑选依据  

    第⑴组  

    O2、F2、S、N2  

       

       

    第⑵组  

    Fe、Na、Al、Si  

       

       

    第⑶组  

    NO、CO2、SO2、P2O5  

       

       

    〔练习4〕若将醋酸、碳酸氢铵、蒸馏水分为一类,你认为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2.物质的转化  

    1)无机物之间的转化〔七类物质反应的相互关系表,便于书写化学方程式〕  

          

    注:相互关系表有五个用途:①表示物质间的纵横衍变关系,如从金属如何衍变成盐;②表示16个基本反应规律;③ 表示物质的性质;④表示基本反应类型:①—⑦表示化合反应;⑧—⑩表示置换反应;1115表示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能逆向进行的就是分解反应;⑤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  

    其它反应规律:①碳酸()盐的分解;②碳酸()+酸;③铜与浓、稀硝酸、浓硫酸的反应;④硝酸盐的分解;⑤铵盐与碱反应;⑥不溶性碱的热分解;⑦酸式盐与正盐的互变规律;⑧盐类水解规律;⑨非金属与强碱溶液生成两种盐与水。  

    2)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乙烷       溴乙烷

       

    乙烯       乙醇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乙炔

                                                 
      

    3)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得到尿素〔CO(NH2) 2〕试写出由氯化铵与氰酸银制取氰酸铵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反应形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与数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参加反应的微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的本质(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一、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  

    注意:分解一定是复杂的变成简单的物质吗?化合一定是几种简单的物质生成一种复杂的物质吗?       CO2C2CO    3HClO2HClHClO3   2FeCl3Fe3FeCl2  

           单质与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氧化物2AlFe2O3Al2O32Fe  8Al3Fe3O44Al2O39Fe  

    2)金属+非金属氧化物2MgCO22MgOC  3Fe4H2O Fe3O44H2­  

    3)非金属+金属氧化物C2CuOCO2Cu  H22CuOH2OCu  

    CFeOCO­Fe  

    4)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CH2O COH2     2F 22H2O4HFO2­  

    说明二、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  

           1)强强易,弱弱难,不强不弱居中间。〔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酸+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非金属〕  

    2)溶易,不溶难。〔碱性氧化物+水;酸性氧化物+水〕  

    3)弱弱易、强强难。〔盐类水解;非金属+非金属〕  

    4)复分解反应  

           酸、碱性不太弱,才能中。〔两个界线:Al(OH)3H2CO3≠,H3AlO3NH3·H2O≠〕  

           酸盐反应酸要溶,强代弱来稳代分;难挥发代易挥发,盐若沉淀也发生。  

           CuSO4H2SCuSH2SO4,     AgClHNO3≠,BaSO4HNO3≠,BaSO4HCl≠〕  

           盐盐、盐碱皆要溶,生成沉淀才发生。  

           〔盐()+碱()=盐¯+碱,盐()+碱()=盐¯+碱¯,盐()+盐()=盐¯+盐〕  

           5) 置换反应溶或熔,活动顺序强代弱。  

    说明三、化学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自己分析归纳,请指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练习5写出NaOH溶液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6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⑴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⑵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⑷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⑸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列举一例。  

    〔练习7〕请举出含氧酸盐转化为无氧酸盐的三种类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练习8〕现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制备铜,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方法一:                                     ;  

                             方法二:                                    。  

          〔练习9〕为了确认CH3COOH、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一次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它酸性溶液)。  

           (1) 锥形瓶内装某可溶性正盐固体,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  

           (2) 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   

           (3) 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1) CH3COOH或乙酸或醋酸    (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A中生成的CO2中混有的杂质CH3COOH    (3)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二、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混合物,其中分散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散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外观特征  

    举例  

    溶液  

       

       

       

    胶体  

       

       

       

    浊液  

       

       

       

    2.胶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散系(这是胶体的重要特征)。可用________________来区别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这是胶体的重要性质之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明矾和氯化化铁净水的原理(这是胶体的重要用途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概念  

    物质种类  

    电离特征  

    电离方程式  

    微粒种类  

    结构特点  

    非电解质  

       

       

       

       

       

       

    电解质  

    强电  

    解质  

       

       

       

       

       

       

    弱电  

    解质  

       

       

       

       

       

       

    〔附〕不同化合物分类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碱  

    盐类  

    强酸  

                                                            

    离子化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弱酸  

    弱碱  

      

            

    CO2、蔗糖等有机物和氧化物  

                  

    共价化合物  

                       
      

    4.电离方程式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书写时应该注意:①使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②选择合适的连接符号:_______________;③多元弱酸是分布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到位;④其余跟化学方程式相同。  

    〔练习11〕判断正误:  

    ⑴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NH3、CO2、SO2等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因此它们属于电解质。  

    BaSO4难溶于水,因此属于弱电解质。  

    ⑷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⑸水溶液能导电一定是把电解质加到水里了,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⑹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导电,如氧化钠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也是电解质。  

    〔练习1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硫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n  

    1.摩尔:摩尔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关键内容是指: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________个微粒,这里的微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不能指宏观物质。  

    2.阿佛加德罗常数(NA)  

    ⑴阿佛加德罗常数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含的_____________。  

    NA的近似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NAN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与NA(或微粒)之间互换关系  

    1mol质子含有_________个质子(相对应的有电子,中子,原子等)  

    1mol分子或分子晶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如:1mol水含有_________个水分子,含_______个氢原子,含________个氧原子,共含_________个原子。  

    1mol原子晶体中;若是单质,则含NA_______,如1mol金刚石中,含______个碳原子);若是化合物,要注意:是指含NA个“假分子”,如1mol二氧化硅中,含______个硅原子和______个氧原子,共含_______个原子  

    1mol离子晶体中,是指含NA个“假分子”,如1mol氯化钠中,含NA_______离子和___离子,1molMgCl2中,含________个镁离子和_______个氯离子,共含_______个离子。  

    1mol金属中,通常是指含NA个原子,如1mol金属铁含_____个铁原子。  

    4.特别关注的关系:  

    1mol水分子含________电子,1molOH ______个电子,1mol羟基含____个电子。  

    1mol氨分子含_______个电子,1molNH4______个电子,1mol氨基(NH2)______个电子,1mol氨基负离子(NH2)_________个电子。  

    1mol甲烷分子含________个电子,1mol甲基(-CH3)______个电子,1mol甲基正离子(CH3)_________个电子,1mol甲基负离子(CH3)______个电子。  

    1mol白磷分子(P4)中,含_______mol共价键,含_________个磷磷键。  

    1mol氯气与碱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1mol钠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_____,电解硫酸铜溶液,得到1mo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5.摩尔质量(M)是指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其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Vm)  

    1.决定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⑴在相同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其体积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⑵在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其体积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而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条件),气体的______________基本相同  

    2.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标准状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标准状态下,1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有可能也是 22.4L /mol。  

    nVm,V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运用Vm时,(尤其是 22.4L /mol),一定要看清状态(是否标况)、看清是否气体(很重要)。  

    3.特别关注的关系(均指在标准状态下)( <,>,=)  

    1molSO3的体积____ 22.4L   

    1mol水的体积____ 22.4L   

     22.4L 的甲醛___1mol  

     22.4L 辛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_______8mol  

    22.4LN2CO混合气体,其物质的量为_____,其分子数为______,其原子数为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其电子数为__________。  

    1molCO2C3H8的混合气体,其体积为__________,分子总数为_________,其原子总数能否确定?_______,其质量能否确定?______。  

    ()物质的量的浓度(CB  

    1CB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B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3CB的意义  

    2mol/L硫酸表示:  

    ⑴在_____L溶液中含硫酸______mol,  

    ⑵将______mol硫酸溶于水配成_____L溶液:  

    ⑶将_______g硫酸溶于水配成______L溶液;  

    ⑷将_______ml98%(密度为 1.84g /cm3)的浓硫酸溶于水配成___L溶液。  

    〔练习11〕在AlCl3溶液和Al2(SO4)3混合溶液中,若C(Al3+)=C(SO4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Al3)<C(Cl)                        BC(SO42)>C(Cl)   

    CC(Cl)=C(Al3)                        DAlCl3Al2(SO4)3物质的量相等  

    〔练习12〕体积相同的NaCl、MgCl2、AlCl3溶液,要使氯离子完全沉淀,所用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相同,则上述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2:3       B3:2: 1      C 2:3:6       D6:3:2  

    4.物质的量浓度配制  

    ⑴所需仪器:用固体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液体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配制过程:  

    ①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怎么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体配制步骤:   

    计算à称量à溶解à冷却(回温)à转移(洗涤,振荡)à定容à摇匀à转入试剂瓶  

    〔练习13〕现配制100m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1)须称取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  

    (2)现有下列仪器: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托盘天平 ④烧杯 ⑤100ml容量瓶 ⑥试管 ⑦100ml量筒 ⑧药匙 ⑨胶头滴管 ⑩铁架台,配制时须用的仪器有________  

    (3)配制的方法: 将称有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加8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立即将溶液沿烧杯嘴倒入100ml容量瓶中,继续加水到接近刻度线1~2㎜处,,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凸液面与刻度线相齐,盖上瓶塞即所配溶液,以上操作的错误之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配制时,使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将称取药品的药匙洗涤,洗涤液也倒入容量瓶  

    D.转移液体后,未洗涤烧杯  

    E.加水时至凹液面的最高点与刻度线相齐  

    F.振荡终止,有少量液体外流出,再加水至刻度线  

    G.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作任何处理  

    5.专题——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类型  

    ⑴固体溶于水后,求CB  

    1   2.5g 胆矾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求CB?  

       

       

    2  6.2gNa2O溶于 93.8g 水配成溶液(此时溶液的密度为 1.2g /cm3),求CB?  

       

       

    ⑵已知溶液的密度(þ)和质量分数(ω),求CB?      重要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  求浓硫酸(98%, 1.84g ·cm3)的物质的量浓度?  

       

       

    4  已知1mol/L盐酸中,密度为 1.2g ·cm3,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⑶已知某温下溶解度(S),求饱和溶液的CB?  

    5  已知KNO330度溶解度为 70g ,此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1.6g /cm3,求溶液的CB?  

       

    6  已知某温下,某溶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某A的饱和溶液中,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含A的质量为mg,A的溶解度为Sg,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 =     BC =     CC =     DC =   

    ⑷浓溶液稀释或体积比浓度换算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将_____;溶剂的总质量将_____;溶液的总质量将_____;溶质的物质的量将_____;溶液的体积将_____。故有稀释定律:C1V1 +C2V2+==CV  

    7  100mL15mol/L(密度为 1.80 g ·cm3)的硫酸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1.5 g ·cm3,求此时稀硫酸的CB?  

       

       

    8  用浓硫酸(98%., 1.84 g ·cm3)配成1:4硫酸(密度为 1.45 g ·cm3),求此稀硫酸CB?  

       

       

    ⑸气体溶解于水后,求CB (注意如下类型,关键在于思路)  

    9  标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氯化氢气体,此时溶液密度为  1.20g ·cm3,求所得溶液的CB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标况下,已知饱和氨水的浓度为c mol/L,溶液的密度为 0.86 g ·cm3,求标况下, 1 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升氨气?  

       

       

       

    11  标况下,用一烧瓶收集满下列各种气体,然后倒置在水槽中(水足量),如图,试分析水进入烧瓶里的体积以及进入烧瓶溶液的溶质的CB?  

    (A)   HCl: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NH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C)   NO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分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彼此分开,最终分别得到各种成分的过程。   

    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最终得到主要成分。  

    区别:分离最终得到各种成分,提纯最终得到主要成分。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1)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少主要成分的含量,  

    3)操作方法简单,易于进行分离,  

    4)如果将主要成分进行了转化,最后要能将其还原转来。   

    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把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不溶物(有时恰好相反)而分离除去(去除法),或把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转化法),但应注意不能因加入试剂又引入新的杂质。即:  

    2.基本方法  

    ⑴固——固混合分离型  

    ①热分解法或升华:  

    ②结晶(重结晶):据溶解度,分离两种及以上可溶性固体。  

    ⑵固——液混合分离型  

    ③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④蒸发:蒸干或蒸发至一定程度后降温结晶   

    ⑤盐析:用于获取肥皂及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⑶液——液混合分离型  

    ⑥蒸馏(分馏):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  

    ⑦渗析:分离胶体和溶液   

    ⑧萃取和分液:溴水呈____色,加CCl4振荡静置后, 上层呈___下层呈 ____ 。碘水呈____色,其中加CCl4, 振荡静置后,上层呈 ____ 下层呈_______ 。  

    ⑨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⑷气——气混合分离型  

    ⑩洗气  

    其他分离方法还有:洗气、化学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常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总结如下表: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适用对象  

    主要仪器用品  

    注意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漏斗、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滤纸  

    一贴、二低、三靠  

    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通常沸点需相差 30℃ 以上)  

    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防止液体暴沸加沸石,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下进上出  

    石油蒸馏  

    蒸馏水制取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分液漏斗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酒精、四氯化碳、苯等)  

    CCl4把提取碘水(溴水)中的I2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烧杯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CCl4把提取碘水(溴水)中的I2Br2后再分液  

    蒸发  

    (浓缩)  

    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  

    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坩埚钳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蒸发食盐水得固体食盐  

    结晶(重结晶)  

    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的分离  

    烧杯、玻璃棒、过滤器  

    KNO3溶解度受温度较大的物质较多时用这种方法  

    提纯硝酸钾(含少量NaCl  

    层析  

    同一溶剂中的混合物   

    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墨油成分的分离  

    〔方案设计1(1)、已知氢氧化镁[Mɡ(OH)2]难溶于水,硫酸钡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碳酸钡可溶于盐酸不溶于水。现有主要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化学1P16  

       

       

       

       

       

       

       

       

       

       

    〔方案设计2〕现有氯化钾和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50ɡ,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化学1P17  

       

       

       

       

       

       

       

       

       

       

    〔试一试1现需要分离下列物质,请用直线将分离实例、分离方法和选择分离方法的依据连接起来。  

    实例  

    分离方法  

    选择的依据  

    除去澄清石灰水中的碳酸钙  

    蒸馏  

    物质在介质中的分散速度不同  

    CCl4提取溴水中溴单质  

    过滤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   

    分离醋酸(沸点 118 )与乙醇(沸点 78.5   

    分液  

    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分离汽油和水  

    结晶  

    沸点的差异较大   

    从含有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萃取  

    两溶剂互不相溶   

    红、蓝墨水混合物中的不同色的分离  

    层析  

    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  

    将含有Fe3+的自来水提纯  

       

       

    〔试一试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 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  

    C 利用结晶的方法出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  

    D 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试一试3〕实验室将粗盐制成精盐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                         ;停止加热的依据是                   。  

    五、常见物质的检验  

    〔准备1〕证明某一溶液是盐酸溶液:①滴加        ,如果        ,则原溶液为酸或加入       产生    的为酸;②取样品滴加       产生      ,原溶液中有Cl溶液为盐酸。  

    〔准备2〕区别失去标鉴的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取样品滴加_______  ,产生_______的原物质是H2SO4,则另一种为盐酸。(注:不能用AgNO3鉴别的原因是:_________。)  

    1.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
      ⑴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主要目的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对可能含有的某些组分进行推断,进而排除另一些组分存在的可能性。  

    ⑵试样的准备:不论是固体试样,还是液体试样,都只能取少量(固体以刚好铺满试管底部为准,液体为l~2mL)用于配制溶液或用于检验,要留有一定量的试样备用,不能全部取用完。绝对不能将检测试剂直接加入到待测液中,一者造成待测液浪费,二者无法进行后续检测。  

    ⑶检验:在进行检验时,除了要考虑各离子的特征反应外,最重要的是要选取适当的措施排除离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只要排除干扰的方法得当,就可以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2.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根据物质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往往也是重要线索),使被检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转变为某种已知物质,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常见的特殊现象有:  

    ⑴生成气体: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很多,生成的气体也常有性质的相似之处,判断时要注意干扰。  

    ⑵生成沉淀:许多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都可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特殊性质的沉淀,但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干扰离子。  

    ⑶显现特殊颜色:特殊颜色的出现或消失并配合特殊试剂,是鉴别物质的常见方法,如KSCN检验Fe3+,苯酚检验Fe3+、酸性KMnO4检验不饱和化合物、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类物质等。  

    3.常见物质的检验(要求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  

          A.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Na+、K+ 用焰色反应检验。焰色反应据灼烧时的特征颜色,可以检验_____的存在。  

                  火焰颜色:________、 ________(透过蓝色钴玻璃)属________变化  

           操作步骤:把装在玻璃上的铂丝(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___丝)放在酒精灯火焰(最好用煤气灯,它的火焰颜色较浅)里灼烧,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用铂丝蘸取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注意:实验后,要用_________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时,再分别蘸取碳酸钠、氯化钾等溶液作实验  

          Ba2+ 能使稀H2SO4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 铵盐(或浓溶液)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气体。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常见的阴离子的检验  

    OH-  能使①无色酚酞、②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  

    C1-  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O3- ①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②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C.常见气体的检验  

           H2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注:不是只有H2才产生爆鸣声;可燃的气体不一定是H2。  

          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在潮湿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NH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注: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   可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CH4 无色气体,燃烧呈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4.物质鉴别方法:  

    化学方法  

    证明被鉴物质  

    方法  

    现象  

      

       

       

      

       

       

    Cl的物质  

       

       

    SO2-的物质  

       

       

    CO32-的物质  

       

       

    H2  

       

       

    CO  

       

       

    CO2  

       

       

    O2  

       

       

    H2O  

       

       

    用物理方法:  

    蓝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不溶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褐色不溶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不溶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光亮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盛液体的瓶盖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状白色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潮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产生大量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现有四瓶无标签溶液,已知分别是NaCl、Na2CO3、NaNO3、Na2SO4,如何鉴别它们?  

    2  用一种试剂区别下列各组试剂:  

         ①稀盐酸、NaOH、NaCl溶液         AgNO3、Na2CO3、Na2SO4溶液      

         NaOH、Ba(OH)2、H2SO4溶液        Na2CO3、CaO、CaCO3固体粉末。  

    3  K2CO3、BaCl2、NaCl、浓盐酸       CuSO4、NaOH、MgCl2、NaCl   

         上述二组失去标鉴的无色溶液,不用任何试剂如何鉴别?  

    4  有一包粉末,由BaCl2、Na2CO3、Na2SO4、 Ca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鉴定其成份,做如下实验:  

    ①将该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发现下层有白色不溶物,上层溶液无色澄清;  

    ②过滤后滴加足量的稀HNO3,发现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  

    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为                          。  

    例 5  A 、B、C是初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变化的关系:  

          

    ①若单质甲为黑色固体,单质丙为红色金属。则:单质甲为       ;写出化合物B和化合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关系图中:化合物A→化合物B”上的单质甲改为单质乙,化合物A+单质丙里的单质丙改为一种其它化合物X,其余不变。则化合物X                        。  

          6 右图是正确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 。下列关于三种气体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人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六、人类对原系结构的认识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⑴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认为万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微粒即________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⑵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他认为物质由_________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⑶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⑷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_带正电荷,位于_________________,他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__________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  

    ⑸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___________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⑹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用_____________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⑺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目为       个电子(只有K层为最外层时为    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⑻离子结构示意图:画出下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Mg2+                             F-                                   

    Ca2+                             S2-                                   

    2.原子的构成  

    重要关系式:      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离子:   离子电荷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Z=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的电荷数  

          同位素概念  

    1)元素:                          。  

    2)核素:                           。  

    3)同位素:                         。  

    单质和化合物:元素的存在形态。  

             

             

              

    形态  

    元素处于游离态  

    元素处于化合态,各组成元素失去游离态时的性质  

    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性质  

    一般不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能分解(故化合物有热稳定性)  

           1: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  

           A. CH2Cl2        B. C        C. C2H4O2        D. CsCl  

           2:一瓶气体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这瓶气体               (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单质  

    C. 不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富联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