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联娱乐,富联平台,富联平台登录网址,富联娱乐注册地址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2007-2016高考试题

    录入者:ya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5日

    必修一专题7  

    一、选择题  

    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if gte vml 1]>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8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9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持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15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6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7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8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9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20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21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2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24.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1971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27.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0. 1969511 ,《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31.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32.据新华社对1972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331972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34.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if gte vml 1]>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39  1971315 ,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 414 ,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40.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411950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42.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if !supportLists]-->A.{C}<!--[endif]-->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if !supportLists]-->B.{C}<!--[endif]-->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43.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二、非选择题  

    44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提出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45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if gte vml 1]>代化问题研究》等  

    <!--[if !supportLists]-->(1){C}<!--[endif]-->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  

     

     

     

    <!--[if !supportLists]-->(2){C}<!--[endif]-->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if !supportLists]-->(3){C}<!--[endif]-->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49.(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C}<!--[if gte vml 1]>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来源:**Z*X*X*K]  

    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